鍾秉林 - 簡介
鍾秉林,北京師範大學校長,1951年7月出生,男,漢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留英博士。全麵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兼管繼續教育、教師培訓、網絡教育工作,兼管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和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兼職教授,英國卡迪夫大學名譽研究員。
擔任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振動工程學報》、《機械工程學報》、《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英國)雜誌編委等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自八十年代以來從事機械設備工況監視與故障診斷、動態係統建模與預報、質量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先後負責、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發展研究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和其他省部級多項工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取得鑒定成果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教育管理類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教材5本。先後講授本科生、研究生課程8門,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20餘名,目前指導博士研究生6名。⠀
鍾秉林 - 工作簡曆
1969年在北京四中畢業後,曾赴延安插隊
1977年於南京工學院機械係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7年在南京工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8年特批晉升為副教授
1990年初被學校派赴英國留學
1990~1994年在國外學習期間兩次回國,先後擔任東南大學機械工程係副係主任、係主任
199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在英國威爾士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4年學成回國後被評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並任東南大學副校長,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
1996年09月,任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司長
2001年04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鍾秉林 - 科研教學
從事機械設備工況監視與故障診斷、動態係統建模與預報、質量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
國家863高技術發展研究基金項目2項
國家教委回國人員研究基金項目2項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
江蘇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2項
省部級多項工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鑒定成果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
鍾秉林 - 學術成果
自八十年代以來從事機械設備工況監視與故障診斷、動態係統建模與預報、質量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先後負責、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發展研究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和其他省部級多項工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取得鑒定成果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教育管理類論文6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教材5本。先後講授本科生、研究生課程8門,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20餘名,指導博士研究生6名
鍾秉林 - 學術兼職
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機械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
《振動工程學報》雜誌編委
《機械工程學報》雜誌編委
《NeuralComputingandApplications》(英國)雜誌編委
鍾秉林 - 談中學教育
在浙江人文大講堂演講時鍾秉林指出,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文理科分班問題等,應該深入思考研究。鍾秉林稱,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有密切聯係,大學和中學要互動起來。現在中小學正在實施素質教育;大學也在加強通識教育,寬口徑招生,寬口徑培養,許多學校大一新生都不分院係、專業。鍾秉林認為,學生要成為創新型人才,除了廣博的知識基礎、發達的智力能力、自由發展的個性和獻身精神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思維方式的養成。學文科的擅長於形象思維,學理工科的擅長於抽象思維,但想要創新光靠一種思維是不行的,必須要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牛頓受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的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首先靠的是形象思維,靠一種靈感、潛意識,然後通過縝密的抽象思維證明它。
鍾秉林舉例說,現在許多大學在所有的一年級本科生進校後,不管是學文科還是學理科都要開出一門課程,有的學校叫做生命科學與技術導論,有的學校叫做生物學概論,這門課對於很多學生在本科4年期間,甚至在他們工作後的一段時間,不一定有直接的作用。為什麽要學?因為在當代社會,信息增長速度很快,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大學培養的學生,即使讀到博士,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終結性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是擺在麵前的重要課題。
鍾秉林表示,科學是有其自身發展規律的,可以預見到本世紀在生命科學和技術領域肯定會發生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但是又不可能預測到哪年哪月在哪個學科分支會發生什麽樣的具體變革,這就需要早做準備!在校期間讓學生對生命科學和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前沿發展趨勢有所了解,這樣畢業之後,一旦遇到由於生命科學技術重大突破帶來變革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怎麽去應對,就不會感到束手無策,無所適從。
鍾秉林 - 談師範教育
中國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教育投入與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相比仍然不足;二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高質量教育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三是城鄉、區域教育發展還不平衡,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還不夠協調。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增加投入和提高教師素質。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國家綜合實力之所係,全民族素質之所係,發展教育,教師教育應該優先。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體現了教師教育是國家的事業、政府的責任。
長期以來,中國師範教育為基礎教育輸送了大批合格師資,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教師教育體係日益走向開放,更多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競爭,社會對教師的質量和結構需求發生很大變化,師範院校麵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是在中國各地區間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狀況長期存在,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現象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如果把教師教育看作是純粹的市場行為,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和全麵提升將是一個緩慢的自發過程。國家通過公共財政幹預機製來調控教師教育的發展,提高教師地位和職業吸引力,建設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從根本上有利於保障教育的公共產品屬性,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的目標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從教。師範生免費教育是一項係統工程,除從招生、培養方案、就業、體製機製等方麵統籌規劃外,還需要配套保障措施。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吸引優秀青年報考師範專業。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計劃,促進免費師範生成長成才。
鍾秉林 - 大學領導研討班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的“中國-耶魯大學領導暑期研討班”上表示,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在課程體係、教學內容、評價方法、製度環境等方麵深化改革,建設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學文化。鍾秉林說,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能夠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創新型人才應具備六個特征:博、專結合的充分的知識準備;高度發達的智力和能力;自由發展的個性;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國際視野、競爭意識和國際競爭力;創新型人才還要有強健的體魄。他認為,中國本科生教育課程,仍然存在著過分專業化的傾向。應擴充普通教育的範圍,使之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三大領域,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寬泛的基礎。在課程體係的構建上,重視跨學科教育,設立跨學科專業、跨學科課程模塊和跨學科課程。同時,應進一步認識本科生科研的重要意義,完善本科生科研的領導與管理體製,指導並推動本科生科研;重點在於讓本科生掌握科研方法,養成良好的治學態度和求知精神。各國大學普遍重視自身文化建設,有五個方麵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並重的文化;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價值寬容的多元文化;全球視野的開放文化。培養創新型人才還應改革和完善與教師發展密切相關的晉升製度、獎酬製度、教學評價製度,鼓勵和支持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投身本科生教育。
鍾秉林 - 國際副校長
2007年4月2日,英國卡迪夫大學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名譽頭銜授予儀式,授予鍾秉林校長“英國卡迪夫大學名譽國際副校長”榮譽職位(HonoraryInternationalVicePresident),這是卡迪夫大學首次頒發的副校長榮譽職位。英國駐華使館公使BarbaraWoodward女士對鍾秉林校長為中國高等教育的貢獻,以及為中英高等教育交流所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卡迪夫大學Grant校長向鍾校長頒發了證書。教育部國際司曹國興司長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文教司楊長聚司長到會祝賀。卡迪夫大學在京的部分校友及北京師範大學教師代表參加授予儀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